2022 地方大選選後心得

無強烈感受,是這次的選舉心得。但選後開始持續憂心,首重在年輕一派的投票傾向。

這次選舉,新北市無懸念侯友誼大贏,雖然他贏不意外,但他的贏卻是在林佳龍猶豫不絕是否投入新北,更讓這件事情變成毫無懸念。扣掉民進黨基本支持者,基本上是難以看出新北有什麼太大變化。

新莊市議員,這次扣掉議長一樣的第一高票,再來就是民進黨的新人出線,同時民眾黨的新人也吊車尾出來,當然這個所謂柯文哲推薦民眾黨的新人其實背後也就是國民黨老爸的政治資源吃到的。所以與其說民眾黨大幅度有所成長,不如說是無法出頭的國民黨新人群,都靠向民眾黨出發。

這次選舉最大冷感的問題在於,一開始就看到新竹棒球場議題,然後突然轉打向論文問題,突然周遭一堆人都跳起來當各種行政大師,在地民眾的長期觀察意見大師,更別說是突然一堆人都可以對這些事情窮追猛舉,一如2018中南部水災之後的猛勢,更是打掉桃園、新竹兩區的選舉動能,連帶台北也都不知道要選的主軸要擺在哪裡。這種因為小事打掉大事的選舉在打DPP實在是太常見也很好用,畢竟國民黨爛大家不會罵,有歷史因素。TMD爛,叫做小黨情有可原(這時候沒有新政治的)。可是 DPP 全面執政,你就是要做到高標,所以光譜兩端人都沒顧到就是枉顧民意。這種常態言論這些年下來也聽了不少次。畢竟這叫做地方選舉,不用跟人討論太多什麼理念與願景問題,地方發展才是重點,大家要的就是賺大錢。所以一堆理工宅(據說這是新一代的知識藍/白?) 對於地方政府可以透過調整稅價與壓制房價這檔事視而不見,認為壓制房價是全民的看法,但其實如果是在地人長期居住的人,一定是更喜歡能夠好好發展當地的地方首長,畢竟這是立即可見的“發展”。這種本質上的稅制與國土發展議題都不是重點,那是“想像中的中央”要去處理的。

最常聽到的莫過於 DPP 適合在野,聽到這種話就很想問,所以誰適合執政?看了這些年下來,理念性議題基本上聽不到其他政黨推動,反對型政黨倒是不少,這種言論最糟糕的就是虛無主義,無建設性的行動一堆,以能夠佔據話語聲量空窗的一塊存活為政治理念,這個就是一堆當前令人厭惡的政客核心思想。問你要做什麼,“我就是不喜歡現在的作法”,所以你要做什麼?我就是要跟現在的不一樣。看不見現在做法的科學問題,也看不見如果不支持這些做法,背後的合理政治思考脈絡。就像 92 共識到底是什麼鬼東西,就像什麼美中台三角形,這些都是為了好騙大家硬喊的用詞,如果認真追到裡面,就會發現邏輯不通。例如沒有共識的92共識到底要討論什麼?這也能吵那麼久。又好比東亞政治情勢再差也至少要考慮日本的觀點,只看台灣這種政治眼光也太狹隘,更別說提這個詞的時候,經濟圈也都在討論類似的詞 RCEP、CPTPP,直接抄不是更好?一堆喜歡自己造輪子,看起來也的確一堆選民喜歡這種我流型政治。

最後一段,從中期的台北市棄保操作,到新竹市的輿論和棄保連體嬰討論,原則上,以地方選舉來看,國民黨在這些點上其實都失去自己的原則,以為在做最大利益的交換,倒不如是說白色再用自己媒體和過去的印象,讓本來的地方派系都被洗到白色底下。親痛仇快,總覺得這種交換後的反撲應該會被顯現出來。而這次選舉讓人看最不爽快的莫過於徐巧芯和高虹安,這兩位問題都很像,不過誘發不爽快的時間點不同,一個是在這次選舉,另一個則是去年的唱歌事件,當然後者被連環爆出的平日狀態的瞎,更是去強化這個不爽快的感覺,就只是更強化TMD這整個政黨的特色。只是說,這次配角縣市當作主要來操作的選舉,也算是很奇耙的選舉,不過選民喜歡,就沒關係讓他走下去吧。

突然想到,這次選舉真的沒想到什麼太多抗中保台,只是覺得如果你並沒有想這些,或者是針對某些小黨支持者,卻一看他支持的政黨根本連上面國際觀點都處理不好,我是覺得就別提了。

有一個聲音超級奇怪的,叫做側翼。這種到處幫忙把支持者貼標籤洗來洗去的,從論文案開始整個高漲,在這之前應該是洗1450。

另外就是當聽到不少回國回來,投TMD的,真的都只能給予微笑。然後只能訝異,TMD 真的厲害,居然都可洗到這些人。

然後另外一個感想是,台北市真的是一個很誇張的選區,可以理解投票結果,但無法理解為什麼還是這樣。

後續呢?感覺就是又回到 2018 的感覺,後續最重要的莫過於總統大選不能出現意外,那些中心思想完全沒有通過各種考驗的政黨,拜託別上來亂,天佑台灣…

--

--

aha (Cheng-Yu Lin)

Passionate about reading, gaming, and travel. Using AI to connect the physical & virtual worlds, I enjoy sharing ideas with others. Let's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