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開戶的小歷史
防洗錢惹民怨 蘇揆指示排除不必要手續
2019這個政見怎麼跑出來的,事情就要回到2016兆豐洗錢案件,先不論是否如新聞所提到的國人愛costdown的問題,雖然也有一派人認為這中間有很多作業有問題,但針對這個轉帳洗錢的議題,這只是個開頭,我們不必要也不需要去細談.當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這個連結,但其實是不是裡面內容都是真的,真的有興趣還需要一一去查證,但至少可以確定的事情是2016年的確發生兆豐在美因為反洗錢法被裁罰.
關鍵的問題在於,因為這個案件凸顯出國銀在洗錢防制法與國際接軌上仍有許多補強的地方,殘酷的事情是,2018年APG就要來台灣評鑑銀行的洗錢防制,洗錢防制不過會發生什麼事情?
可以參考底下的文章,簡單說對於金融相關產業影響力很大,同時國內企業如果有跨國資金調度需求也都會受到影響,這不是單純只是金融業的問題,這是整個國家產業都會受到影響的問題.
所幸,在台灣從上到下都盡力去調整許多作業程序與規範,我們不僅僅只是打平水準,而是更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這些都是2018年發生的事情,所以不用想成什麼國際情勢大好,政府都沒做事.
但事實上,一個制度,正常情況下一樣好沒有兩樣好,因為洗錢防制法的規定增加,而且是短時間的增加(2017/6/28–現在),很多東西一定都是制度先上,相關流程、配套、系統都還不會跟上,所以民怨仍然會持續增加,最終就是陸陸續續有些”小新聞“,當然你不跟銀行打交道都不會有感,但只要有打交道的就有可能遇到銀行不能開戶的問題,從個人角度來看,一定會覺得很不方便.
現況
整件事情當然不會因為行政院長一聲令下就全然改觀,但現在問題來了,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符合國際規範與滿足民眾需求又不會造成擾民,這就是現在全球化會遇到的問題,政府有沒有想解套?金融業有沒有想解套?當然都有,但要怎麼做,現在大家仍然在努力之中.